\( \newcommand{\N}{\mathbb{N}} \newcommand{\R}{\mathbb{R}} \newcommand{\C}{\mathbb{C}} \newcommand{\Q}{\mathbb{Q}} \newcommand{\Z}{\mathbb{Z}} \newcommand{\P}{\mathcal P} \newcommand{\B}{\mathcal B} \newcommand{\F}{\mathbb{F}} \newcommand{\E}{\mathcal E} \newcommand{\brac}[1]{\left(#1\right)} \newcommand{\abs}[1]{\left|#1\right|} \newcommand{\matrixx}[1]{\begin{bmatrix}#1\end {bmatrix}} \newcommand{\vmatrixx}[1]{\begin{vmatrix} #1\end{vmatrix}} \newcommand{\lims}{\mathop{\overline{\lim}}} \newcommand{\limi}{\mathop{\underline{\lim}}} \newcommand{\limn}{\lim_{n\to\infty}} \newcommand{\limsn}{\lims_{n\to\infty}} \newcommand{\limin}{\limi_{n\to\infty}} \newcommand{\nul}{\mathop{\mathrm{Nul}}} \newcommand{\col}{\mathop{\mathrm{Col}}} \newcommand{\rank}{\mathop{\mathrm{Rank}}} \newcommand{\dis}{\displaystyle} \newcommand{\spann}{\mathop{\mathrm{span}}} \newcommand{\range}{\mathop{\mathrm{range}}} \newcommand{\inner}[1]{\langle #1 \rangle} \newcommand{\innerr}[1]{\left\langle #1 \right \rangle} \newcommand{\ol}[1]{\overline{#1}} \newcommand{\toto}{\rightrightarrows} \newcommand{\upto}{\nearrow} \newcommand{\downto}{\searrow} \newcommand{\qed}{\quad \blacksquare} \newcommand{\tr}{\mathop{\mathrm{tr}}} \newcommand{\bm}{\boldsymbol} \newcommand{\cupp}{\bigcup} \newcommand{\capp}{\bigcap} \newcommand{\sqcupp}{\bigsqcup} \newcommand{\re}{\mathop{\mathrm{Re}}} \newcommand{\im}{\mathop{\mathrm{Im}}} \newcommand{\comma}{\text{,}} \newcommand{\foot}{\text{。}} \)

Friday, August 15, 2014

正式畢業

在早上 11 時進行論文答辯。


今天在 9 時至 10 時在刷蛋龍 BB (我是 C 組的,蛋龍很缺,不刷不行!),10 時開始作準備。用約半小時準備好 presentation。然後在 room 3501 內呆等。

10 時 50 分,第一個進來的是孟國武教授。沉默半分鐘,開始問起我來年怎樣,會否繼續讀 PhD。我認真地回答自己的打算──打算行應數的方向,或者到工程那邊發展,他便立即提到自己認識某工程 dept 有 professor 想到數學系招學生。可是我還是想到外面闖闖,體驗外地的生活與學習,孟教授也表示非常了解,此時熊戊勝 + kin li 相繼到埸,defense 便正式開始。

Defense 內容沒甚麼特別,都是一些定義,定理,然後 proof。已盡量把最簡單易明的證明作為演講內容,嚴謹無錯漏,唯一可抱怨的就是沒甚麼 motivation和為甚麼要有這一類結果(常言道:搵食姐,犯法呀?)。最終 3 位 thesis committee member 做做樣,閉門討論好一陣子 (大概 15 分鐘 ),然後走出房外恭喜我順利畢業了。mphil 畢業真的沒甚麼壓力,說真的論文的內容我在一個月內已經寫好八九成(2 至 3 月),其餘時間我都在轉珠。

老實我對自己的生產力和創作力是非常有信心的(不然我畫的 CG 哪來!),可恨 kin li 都已經放棄了單複變的研究,沒有甚麼好的題目可以給我(說真的他滿腦子仍然是他那個時代,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解決的老問題)。我只可慨嘆自己「鍾個頭埋牆」。PhD 申請不成功其中一個重大原因是我太執着於延續自己 mphil 時的方向(留意報 PhD 不是說說那 subject 名便成,我做 PDE,是做甚麼?我做 algebra,能做甚麼?這類 concept 很多時只能從教授那打聽),完全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可能性,如 PDE、Geometry 等。希望在 Tim Leung 的指導下在 PDE 能找到研究的方向。恰巧我要求 present 的 paper 就是 geometry 和 pde ....,看來真的密不可分。

後來我跟 kin li 討論關於當時選擇 complex analysis (1 variable) 作為研究目標是否不太正確,kin li 沒有否認這有一定的難度(畢竟美國老師請 phd 學生還要顧及 funding 的申請,單複變這類題材可謂難以競爭)。如我今天 present 的 Interpolating Sequences, Extremal Problems,這類研究在 Bergeman Spaces 上仍然是活躍,而 kin li 也承認 Bergeman Spaces 可算是唯一仍然生存的單複變的領域(因 invariant subspace problem 在此 function space 有一點突破)。還記得在 Mphil 第一年我已經被要求嘗試了解 Bergeman Space 的 theory,可惜仍有在此工作的數學家已經不多。

新的一年,多多指教!希望我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